|  首页  |  公司简介   |  产品和方案  |  支持和下载  |  人才招聘  |  BBS论坛  |  
 
 
 
东泽新闻
 



妙峰山、谭柘寺随想
 
 

10月,公司组织去妙峰山、谭柘寺游玩,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,但是身心得到了很大的放松,陶冶了情操,收益颇深。


"山不在高,有仙则灵",自明代以来妙峰山就以其天仙圣母娘娘庙的灵验而闻名。时至今日,妙峰山仍以其特有的神秘力量和灵秀风景,吸引着无数善男信女前来进香朝拜。妙峰山主峰海拔1291米。山上玫瑰花、盘龙山、飞燕草、蝴蝶兰、百合、丁香等奇花异卉四季常开,形成"四面有山皆如画,一年无日不看花"的独特景致。
18日清晨,迎着薄幕的晨曦,在雾气还未散尽之际,我们从栖凤山庄出发,进入盘山公路,驶入了茫茫的一片山脉。山里的空气依然凝结着水珠在缓缓浮动着,把绿色的山淹没在它的襟怀。湿气不断地打在车窗上,天空象是被蒙着一层又一层面纱,阳光始终穿透不过来。就在这氤氲如梦的氛围中,眼前这座轮廓本已渐渐清晰的山岭似乎又变得神秘也神圣起来


经过一个多小小时的路程,我们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妙峰山,踏着山间的小路,我们爬上了妙峰山的峰顶。妙峰山红叶红得像火、红得像霞,衬着金黄和翠绿,像一幅五彩斑斓的山水画。整个景区被枫林、松林、杏林、黄栌覆盖,满眼红叶如火,满眼万叶斑斓。绵延数十里,层林尽染,十分壮观。站在山顶,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,眺望远方的群山,顿然感到心旷神怡,悠然自得。


中午午饭过后,我们又驱车开向谭柘寺。潭柘寺位于北京门头沟潭柘山山腰,距市区45公里。潭柘寺始建于晋代(265-420)当时叫嘉福寺,唐代叫龙泉寺,金代重修之后称大万寿寺,元、明、清三代都有修建,清康熙重建赐名岫云禅寺。寺名历代更改不一,独潭柘一名,传久不衰。潭柘寺是因寺后有龙潭,山上有柘树而得名。民间有"先有潭柘寺,后有北京城"之说。谭柘寺的盘山公路并不陡峭,坡度弯度都不大。路两侧的山地上长满了北方特有的果树,见得最多的要算是柿子树了。欣赏着优美的风景,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-谭柘寺。


随着解说员为我们的讲解,我们看到了谭柘寺中的菩提树、柘树和银杏树,看到了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毗卢阁和流杯厅,了解了他们的一些历史,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。抬头仰望参天的菩提树,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,听到流传至今的传说,又感到自己是个过客。在这一方净土停留了3个多小时后,我们就准备离开这个九峰环抱、久负盛名的寺庙了。带着身心的畅快,带着疲倦的身体,我们结束了我们一天短暂的行程。


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,自盘古开天,亘古至今,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,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,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,通常叫做"上下五千年"。 中华上下五千年,无数文化、无数民族诞生在这片丰腴的土地上。它们呐喊出不同的声音,在历史长卷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重的一笔。它们发展着、繁荣着、交织着,同时也湮灭着。


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,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造就了多少名山大川,创造了多少琼楼玉宇,谱写了多少动人的故事。山、寺,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东西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的愉快和多少的兴奋。而中国的文化,又何止是这些山、寺所能表现出来的呢,从古代的儒家、道家的思想到琴棋书画的文学艺术,从传统的戏剧曲艺到民间艺术,从文学艺术到建筑艺术,在每个领域无不渗透着浓郁的中国文化。


遥想这几千年的历史,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,突然感觉到自己只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,有句说过"过客永远只是过客,伤疤永远都是伤疤,过客永远不能留下,就像伤疤永远不能从心中逝去。"而我们呢,也许还未来得及欣赏这些风景,我们就要离开了,所以珍惜我们现在的时间吧,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。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,大丈夫生身立世,怎能碌碌无为,虚度一生。要想做出一些成就,就要不断去学习,不是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,我相信只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去付出,一步一步的前进,就一定能换来美好的明天!

赵 雷
2003-11-5

Top


  新闻系统集成商  卫星传版系统专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