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  首页  |  公司简介   |  产品和方案  |  支持和下载  |  人才招聘  |  BBS论坛  |  
 
 
 
东泽新闻
 



潭柘寺游记
 
 

千年古刹潭柘寺始建于晋代,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,历史最悠久的皇家寺院。因寺后有龙潭,庙前有柘树而得名。素有"先有潭柘寺,后有幽州城"之说.这次我们也有幸游览了这个著名的佛门圣地。站在门前,抬头望见中路山门门额上,康熙大帝亲手书写的:"敕建岫云禅寺"几个大字。大家都知道,自古以来佛教信仰对于封建阶级统治者都是很有用的,再加上迷信的因素,因此历代的皇帝都很支持佛教事业,还有亲自投身其中的(比如康熙的爸爸顺治),所以座落在都城附近的寺庙都很有钱,建设的也很宏伟,再加上一般寺庙都有一些田地和商铺等商业投资,所以和尚们过得也挺不错的。


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。战国时期燕的都城。秦灭七国统一中国后,称作渔阳。三国时期,蓟城为冀州之地,归属曹魏所有。两晋及五胡十六国时期,蓟城历经战乱与劫难,名称也屡为更改,有幽州、幽燕、蓟县等。这可能是北京被叫做幽州的来历吧。1644年清建都北京。民国17年北京被改为为北平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北京,定为首都。


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康熙同志。康熙叫玄烨,他们家当然都是姓爱新觉罗了。他是清朝第二个皇帝,8岁即位,做掉鳌拜以后掌握大权,不过不是靠韦小宝,我记得是找了一群小兄弟狂练摔跤,然后把鳌拜骗进宫用暴力搞定的。他聪明能干,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得到肯定的皇帝,攘外安内做的都不错。他敕建这个寺也是希望佛祖能保佑大清基业千秋永固吧。(他是清朝十二帝中子女最多的人,子35人、女20人,真是匪夷所思)。


回到正题上。进门以后,一位寺内的解说员开始带大家游览。这位解说员果然专业,上来的一番话就让我耳目一新:"大家刚刚走过的这个看似普通的石拱桥桥,叫做界凡桥。过得桥来,走进山门就进入了佛门圣地,神仙境界,已经离开桥外的凡尘俗世了"。听完之后,大家也都不由得精神一振,于是迈开脚步跟着解说员由东路出发,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游览寺内景观。


首先看到的就是和尚们吃'大锅饭'的地方,这里有两口大锅,一口煮粥一口炒菜。煮粥的那口直径4米,深2米,一次煮粥能放米十石(我查了一下,一石是450公斤,这里是不是有些夸张啊...),煮16小时,粥又粘又香,馋啊~。这里还有'水淹潭柘寺,火烧北京城'之说。在粥锅的侧面有一个水道,直接引山泉入锅,不用的时候就用木板封住水道。在锅身上写着'北京城'几个字,每天烧火的时候,这几个字就会被烧到。也是希望籍此为潭柘寺和北京城消灾解难吧。


向后走,在方丈院内有两株硕大的银杏树。银杏是我国特产,有雌雄之分。属多年生落叶乔木,因为果实是白色,亦称白果树。又因其成熟期漫长,据说得爷爷种树,孙子才能吃到果实,所以还被称作公孙树。它是第四纪冰川时期(250万年前)的就存在的植物,真可谓是'活化石'啊。东边的那棵叫帝王树,看起来确实有一种傲视天下、睥睨群雄的气势。西边原来准备种一棵雌树,与雄树相伴,但是种完之后才发现也是一棵雄树,于是只好称为配王树,看来帝王树的桃花运可比帝王差远了。这两棵树的名字都是乾隆所赐。关于帝王树,相传为朝代更迭的象征:每一个帝王登基,树根就生出一新枝,很快与主干合拢,而当皇帝驾崩时,就有硕大的枝干掉下来,充满了神奇色彩。


乾隆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清朝皇帝了,他叫弘历他和他爹康熙一起造就了清朝最繁荣的时期,历史上称为'康乾之治'。所以他才有那么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,因此也留下了很多故事让后人评说。他在位六十年,可谓政通人和,但老了以后好大喜功,滋养了官吏的腐败之风,使清王朝由盛转衰。乾隆时代可以说是清王朝的转折点。


随后,我们又观看了享誉京城的潭柘寺紫玉兰(又称木兰)。这些玉兰树的树龄已有400多年,生长茂盛。大家常见的是白玉兰花,而紫玉兰很少见。紫玉兰花堪称潭柘寺的一绝,每年三月,竞相开放,灿如紫霞,花开时节,数万朵紫玉兰花绽满枝头,十分娇艳,气味芬芳,景色迷人,吸引无数游人赏花、留影。只是这次我们没机会一睹她们的风采了。


潭柘寺的妙处还有很多,如"柏柿如意"、"潭柘石鱼"等。这些就留给大家以后再去体会吧,我的这篇所谓游记,也就到这里了。


声明:本文章很多地方是凭记忆撰写,如有出入请大家原谅并不吝指出。

张磊
2003-11-10

 

Top


  新闻系统集成商  卫星传版系统专家